海西州“五项举措”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418
来源:海西州人民政府 今年以来,海西州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,着力促进市场化社会化就业,加大对企业稳岗扩岗支持力度,把高质量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,为实现全州经济首季“开门红”奠定坚实基础。 紧盯工作目标,发挥政策效应。全面落实《海西州贯彻落实〈青海省“十四五”就业促进规划〉实施方案》《海西州“抢抓机遇促发展”就业提质增效行动方案》,制定印发《海西州2023年就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》,明确高质量完成年度就业各项目标任务6个方面27项具体工作任务,全力推动产业、企业、就业、创业“四业”联动,为民生改善和全州经济发展提供重要支撑。截至2月底,全州城镇新增就业1280人,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5522人次,分别完成一季度目标任务2000人和1万人次的64%、55.22%;城镇登记失业率1.53%,控制在预期目标3.5%以内;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89.59%。 保障企业用工,稳定就业岗位。实行企业用工动态监测,通过上门走访、调研座谈、窗口经办、网络登记等方式,建立“部门动态跟踪排查+企业主动申报”企业用工需求调查摸排长效机制,全面掌握新落地及重点企业缺工情况,形成企业用工需求清单并及时更新。抓好《海西州助企纾困稳就业保就业十项行动方案》《海西州就业提质增效行动方案》落实落地,帮助市场主体减负纾困、稳定就业岗位。截至2月底,建立全州重点用工企业清单共92户,为5户省级重点调度企业解决用工181人,完成一季度省定目标任务245人的73.87%。 精准开展培训,拓宽就业渠道。紧盯行业、企业“两大重点”,围绕“四地”建设,加大盐湖化工、清洁能源、生态旅游、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等领域重点企业技能型人才培训力度。创新技能人才培养模式,全面推行以“招工即招生、入企即入校、企校双师联合培养”为主要内容的企业新型学徒制,通过校企合作、工学交替等方式,组织83名企业技能岗位新招用人员和转岗人员参加新型学徒培训,进一步加快企业技能人才培养。突出技能培训就业导向,围绕海西产业转型升级需求,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,广泛开展新业态新模式从业人员专项能力培训,提升劳动者就业能力。截至2月底,全州城乡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1060人次,完成一季度目标任务1650人次的64.24%。 加强劳务协作,促进转移就业。结合全州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实际,按照东西部劳务协作战略部署,通过多种方式开展劳务协作,帮助全州有劳动能力且有转移就业意愿的劳动力实现跨省转移就业。依托浙江对口支援海西和东西部劳务协作等帮扶机制,通过就业服务互助、岗位信息互通、人力资源互补等务实举措,持续拓宽格尔木、德令哈、都兰、乌兰、天峻等五个地区劳动者省外就业渠道,力争全州实现农牧区劳动力跨省有组织转移就业200人次以上,全年转移就业8万人次以上。 聚焦困难群体,搭建供需平台。抢抓企业复工复产有利时机,分行业、分领域、高频次组织线上线下“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”“春暖农民工行动”等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,集中帮扶离校2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、最低生活保障家庭、脱贫家庭、零就业家庭、残疾登记失业人员等就业困难群体实现就业,为各类用工单位和求职人员精准搭建就业招聘对接平台。截至2月底,全州累计开展各类线上线下专场招聘会23场次,省内外176家用工企业面向广大求职者提供生产工、操作工、会计、人力资源专员等50余个工种9724个招聘岗位,共达成就业意向协议875人。 |